百年来,医学领域对癌症研究有 了重大进展。手术、放疗和化疗,无论 是技术,还是其对癌症的疗效及精准 度,都有了很大的提高。分子生物学尤 其是人类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 不断深入,为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创 造了条件。
然而,癌症治疗仍然是摆在医学 界面前的一大难题。十多年来,某些 癌症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归功于早期发 现和早期治疗,而不是某种药物;对 于大多数进展期癌症,化疗难以让患 者真正地生存受益;针对基因或受体 的靶向治疗(除对个别癌症外),尚 难以改变最终无效的结局。
吴孟超 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教授,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,被誉为“中国肝胆外科之父”。
著名血液病专家麦尔•格里夫斯(Mel Greaves)在他的《癌症:进化 的遗产》中,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阐明癌症“既涉及非常古老的进化遗 产,也牵涉近期的进化”,提出癌症“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然的一个天然组 成部分”“癌症发生的近因或原因是基因变异或突变,是偶然性在规则控 制下作用的结果……受到进化史的限制,但同时也被其推动,是进化的必 然产物”。作者上述独到的见解,提示医学界对癌症治疗应有新思路,同
时也揭示现今的治疗为什么常常失败,可能存在深层次原因。
徐克成教授多年来从事癌症诊治研究,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。他 提出并实施的局部消融(冷冻、纳米刀)、靶向血管介入和旨在提高天生 的和适应性抗肿瘤免疫机制的联合治疗,让一些进展期癌症患者长期“与 癌共存”,有的甚至几乎“治愈”,这是十分可嘉的探索与实践。
医学研究对象是人的生命。在长期理论探索与临床检验中形成的医 学体系,具有极强的实践性。动物实验的结果不一定适合所有病患;不同 的人,患病也存在明显的异体性或异质性。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: “对于一个医生来说,了解一个患者,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。” 有人说医学是艺术,这话有道理。一位临床医生,首先要爱患者,对患者 的具体病情认真观察、分析与思考,然后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,制订 治疗计划,予以实施。若不将患者当成亲人、老师,即使有再多的“理 论”,也成不了优秀医生,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益处。
让我十分钦佩的是,徐教授是一位始终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的实践 者,他悬壶济世的慈爱之心和不断追求的前瞻性思维,尤其是身患癌症以 后,仍锲而不舍,勤于奉献和创新的精神,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同行的 楷模。徐教授将日常临床工作中亲自治疗的病例,结合当今治疗癌症的新 理念,撰写成一篇篇短文,发表在媒体上,感动了不少患者和关注癌症的 人士。今又汇编成书,并取了一个贴切的书名“与癌共存”,这是十分有 意义的事,也让我十分欣佩。
“与癌共存”应该成为治癌新理念和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策略,作 为与徐教授相知相交数十年的同道和朋友,对于本书的出版,我深表祝 贺,也乐于向读者推荐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孟超
2016年1月